2014年度影响力诉讼
点评:这是一起历经8 年反复审理的司法案件,经过了三次一审、三次二审,在最高人民法院下达不核准死刑裁定后,又回到了二审法院。在重审法槌落下后,案件终于有了一个了结,但此案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停止。 一个并不复杂的案件,为什么会拖延8 年时间?在这8 年中,无论是我们的司法制度,还是民众的法治信仰都经受着考验,而此案带给司法的启示也是非常多的。首先,程序不能空转,司法必须有终局,没有终局的司法是对法律尊严的最大嘲弄;其次,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势在必行,司法问题必须回到法治轨道上解决,任何法外力量都是对司法的干扰;第三,面对司法案件媒体必须保持足够的谦抑,死磕式幻想、站队式思维与司法理性相悖,必然诱发人们落入情绪陷阱。 复旦投毒案 基本案情: 2013 年 4 月,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犯罪嫌疑人为被害人室友林森浩。2014 年 2 月 18 日,此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 年 1 月 8 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点评:这是一起自始至终都因人性、伦理与情感因素而令当事人备受煎熬的案件,在涉及这一类案件的时候,法律有时会面临干扰。此案无论是初起,还是在审理过程中,无论是受害者家属,还是加害人及其家人,都在人性与情感的纠结中难以自拔。 一边是在生死间徘徊的被告人,一边是在仇恨中挣扎的受害者家属;一边是对生命的留恋,一边是对真诚忏悔的渴望,这好像是两条永远都不能交汇的平行线。司法可以明断是非,却难以安慰饱受折磨的情感。 一审判决后,复旦大学一百多名学子联名向法院写“求情信”,这一行为触怒了受害人家属,也引发了舆论谴责,有人公开指责此种做法影响司法公正。但事实上,这种行为虽然有干扰司法之嫌,但不大可能撼动司法公正。当每个人都懂得要对生命抱以最高敬意的时候,仇恨与杀戮就会少很多。 刘铁男案 基本案情: 2014 年 6 月 23 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涉嫌受贿犯罪一案,由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检察院向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刘铁男被指控于 2002 年至 2012 年间利用职务便利谋取利益,收受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 3558 万余元。 2014 年 12 月 10 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刘铁男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