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经营者、家庭及公民的聘请担任其法律顾问;
2. 接受民商事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其代理人;
3. 接受刑事案件被告人的委托或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
4. 接受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公诉案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
5. 接受委托,担任行政纠纷案的代 理人,参加复议、诉讼等活动;
6. 接受委托,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请再审、申诉等活动;
7. 接受非诉讼事务当事人的委托,为其提供法律服务,或担任其代理人参加调解、仲裁等活动;
8. 接受委托,担任民事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以及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代理人提供法律服务;
9. 接受委托,参与公司改制、房地产开发、项目调研等商务活动中的法律服务事务;
10、解答法律咨询、代写诉讼文书,拟写各类民商事合同、法律意见书、遗嘱、声明、启事等法律事物文书。
 

小额贷款公司是否是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适格主体?

作者 张纲 来源 无讼阅读 浏览 发布时间 15/08/12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8月6日公布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以下简称《新民间借贷解释》),该解释共计三十三条,并于2015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解释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本条规则剑指《新民间借贷解释》主要调整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资金借贷案件,意欲排除金融机构借贷方面纠纷的适用,但日常中所常见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借贷行为是否适用于该解释?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属于该解释中所称的"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地位如何?本文通过检索相关行政法规、金融监管机关的部门规章及法院的司法判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最早提出建立"小额贷款组织"的文件见于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2月发布的《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06〕13号),该通知指出"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并授权由银监会牵头,会同人民银行等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此后,银监会与人民银行于2008年共同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该意见将小额贷款公司定义为"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资金来源于"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时不仅需要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还需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相关资料",同时须接受省级政府金融办等部门对其日常经营的监督管理。之后,人民银行于2009年发布《金融机构编码规范》(银发[2009]363号),该规范第3项"术语与定义"的第3.32项将小额贷款公司认定为金融机构,并设立编码为Z,归为其他金融机构一类。鉴于上述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似乎符合《新民间借贷解释》中所称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


  但令人意外的是,银监会的发布的各类官方文件的意见却与上述人民银行的意见相左,银监会正式文件中鲜见承认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主体地位,依据银监会《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2003]第2号,2007年修正)第三条以列举的方式阐述了金融机构范围:"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等",其中并未提及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无法根据该办法领取金融许可证的。但值得关注的是,银监会于近年提出"消费金融公司"的概念,据银监会《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2013]第2号)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该文径直承认了消费金融公司的金融机构地位。但相比来看,小额贷款公司与消费金融公司在设立目的、经营范围、社会金融调节作用方面有较高的相似度。

Copyright © 2010-2025 山东九一律师事务所(www.jiuyilushi.com)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21410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3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