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经营者、家庭及公民的聘请担任其法律顾问;
2. 接受民商事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其代理人;
3. 接受刑事案件被告人的委托或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
4. 接受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公诉案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
5. 接受委托,担任行政纠纷案的代 理人,参加复议、诉讼等活动;
6. 接受委托,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请再审、申诉等活动;
7. 接受非诉讼事务当事人的委托,为其提供法律服务,或担任其代理人参加调解、仲裁等活动;
8. 接受委托,担任民事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以及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代理人提供法律服务;
9. 接受委托,参与公司改制、房地产开发、项目调研等商务活动中的法律服务事务;
10、解答法律咨询、代写诉讼文书,拟写各类民商事合同、法律意见书、遗嘱、声明、启事等法律事物文书。
 

律所从“提成制”到“公司化”要经历的思维转变

作者 刘海亮 来源 山东律师网 浏览 发布时间 17/05/27

没有配合的律师犹如驾驶小舢板捕鱼

这样,提成制的律师事务所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实习律师、青年律师与资深律师、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做的业务是差不多一样的,都是从接待客户,到开庭,再到领取判决书,这一套的规定动作。虽然案件的标的额不一样,虽然收费不一样,但是他们关心的事情都差不多,工作性质都差不多。实习律师与资深律师关心的都是案源,工作都是写诉状、见客户、开庭等等。分工这东西,在律师行业,尤其是中小律师事务所就好像从来不适用一样。

这样的律师作业方式,与小舢板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律师组成的律师事务所,基本属于小舢板的组合。素质较高的律师就像装备齐全、外观内在焕然一新的小舢板,管理规范、要求严格的律师事务所,犹如装备齐全、排列整齐的小舢板的集合。

我们常说,提成制的律师事务所中没有协作,形不成合力,没有向心力和竞争力。司法行政机关也一直在强调要加强协作,要扩大规模,要打造律师界的“航空母舰”。可是,在大家人手一艘小舢板的情况下,即使给他们一艘航空母舰,大家愿意登上去么?登上去做什么呢?登上去能驾驭得了吗?

这种小舢板,不管装饰得多么豪华,它只能在近海作业,无法到深海去捕鲸,它无法抵御深海中的恶劣天气,无法抵御随时可见的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

第二、“公司化”管理模式下的远洋渔轮思维。

“律所公司化”的基础思维,就是分工思维,就是每一个人只做一件事情。律师与律师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协作。没有分工,就没有协作,协作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之上的。你很难想象在一个远洋渔轮或者航空母舰上,所有的人都做一样的工作。

在一艘远洋渔轮上,一定有分工。它一定会有甲板部、轮机部、事务部等不同的部门,它一定需要有船长、大副、二副,需要有轮机长,需要有水手长等等各个不同的职位。这属于分工。而这些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职位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离开了谁这条船也会出现问题。这属于协作。

正是这种分工所驾驭的远洋渔轮,才使得一艘船有了远洋作业的可能,才可能达到小舢板永远也到不了的地方,才可能远洋捕鱼,才可能捕得鲸鱼。

第三、“公司化”管理模式下的航空母舰思维。

发达国家的律师事务所,不乏“航空母舰式”的律师事务所。他们体量巨大,收费巨额,一个律所就相当于一个超级帝国,演绎着律师界、法律服务界的一个个神话。

我国也有类似的律师事务所,但数量极少,其业务收费与国外的航空母舰式的律师事务所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如此,我国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基本都属于“公司化”的运作模式。也唯有如此,才可能形成团队的力量,打破提成制律师事务所实质上的“个人执业”的瓶颈,打造“远洋渔轮式”的律师事务所。在此基础上,再迭代升级,缔造律师界的“航空母舰”,做全天候、抗风险、能打硬仗、能做战役的国际性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10-2025 山东九一律师事务所(www.jiuyilushi.com)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21410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372号